實驗室樣品粉碎機是實驗室中用于樣品預處理的關鍵設備,通過機械力將固體樣品破碎成微小顆粒,以滿足后續分析、測試或實驗操作的需求。其設計緊湊、操作簡便,廣泛應用于地質、礦物、土壤、生物、化工、材料科學等領域。該設備利用高速旋轉的刀片、錘擊或氣流沖擊等方式對樣品進行粉碎,核心部件通常包括電機、粉碎腔、刀片或錘頭、篩網等。部分型號配備水冷系統以降低溫升,內置吸塵裝置減少粉塵污染,確保操作環境安全。粉碎粒度可通過更換不同孔徑的篩網(范圍0.5-5.0mm)靈活調節,滿足從粗碎到超微粉碎的多樣化需求。
一、操作前準備
檢查設備狀態
確認電源線、插頭無破損,接地裝置完好(防止漏電)。
檢查粉碎腔、刀片/研磨體(如鋼球、研磨碗)是否清潔,無殘留雜質(避免污染樣品),若有污漬需用毛刷或無水乙醇擦拭干凈。
查看刀片/研磨部件是否緊固,轉動是否靈活,有無卡頓或異常聲響(防止運行時部件脫落)。
準備樣品與工具
對待粉碎樣品進行預處理:若樣品為大塊固體,需用剪刀、錘子等工具破碎至適合放入粉碎腔的尺寸(避免堵塞或損壞設備);去除樣品中的異物(如石子、金屬塊)。
根據樣品性質選擇合適的粉碎配件:如脆性樣品用普通刀片,韌性樣品用高速刀片,需無菌處理的樣品可選用可滅菌的不銹鋼腔體。
準備防護工具:手套、護目鏡(防止樣品飛濺)、口罩(若樣品有粉塵)。
二、樣品裝載
關閉設備電源
確保粉碎機處于斷電狀態下裝卸樣品,避免誤觸開關導致危險。
放入樣品
打開粉碎腔蓋(或研磨碗),將預處理后的樣品放入,注意樣品量不超過粉碎腔容積的2/3(預留粉碎空間,防止樣品溢出)。
若為密封式粉碎(如球磨機),需確保腔體密封良好,防止粉末泄漏。
固定粉碎腔
蓋緊腔蓋并旋緊卡扣/螺絲,確保運行時不會因震動松開(特別是高速粉碎機,密封不嚴可能導致樣品飛濺)。
三、參數設置與啟動
連接電源并開機
插上電源,打開設備總開關,確認顯示屏/指示燈正常亮起。
設置粉碎參數
根據樣品需求調整參數:
轉速:一般設備可調節(如1000-30000rpm),硬度高的樣品需較高轉速,脆性樣品可適當降低。
時間:根據粉碎目標粒度設定(如10-60秒,避免長時間運行導致設備過熱或樣品過熱變質)。
部分設備有“間歇模式”(如運行5秒停2秒),可防止樣品結塊或過熱。
啟動設備
按下“啟動”按鈕,觀察設備運行狀態:有無異常震動、噪音或異味,若有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鈕并斷電檢查。
操作人員在設備運行時需保持安全距離(至少30cm),禁止用手觸碰粉碎腔或刀片。
四、粉碎后處理
停機與斷電
粉碎完成后,設備自動停止(或手動按下“停止”按鈕),待刀片/研磨體完q靜止后,關閉設備電源并拔下插頭。
取出樣品
打開粉碎腔蓋,用專用毛刷將樣品粉末收集到潔凈的容器中(避免樣品殘留)。
若樣品黏附在腔體內壁,可適當敲擊腔體或用毛刷清理,必要時用無水乙醇沖洗(沖洗后需晾干再使用)。
檢查樣品粒度
若樣品未達到目標粒度,可重復粉碎操作(但需注意避免樣品過熱;若多次粉碎仍不達標,需檢查刀片是否磨損或參數是否合適)。
五、設備清潔與維護
清潔設備
用毛刷清理粉碎腔、刀片上的殘留樣品,若樣品有腐蝕性,需用清水或對應溶劑沖洗后擦干。
清潔設備表面,保持操作臺整潔。
定期維護
每周檢查刀片/研磨體的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損壞部件。
每月對軸承、轉動部位添加潤滑油(按設備說明書操作),確保運行順暢。
長期不用時,需將設備放置在干燥、通風處,避免受潮。
